此刻,站在警院的讲台上◆■★■,投影仪光束中的“接处警流程图◆★★★■★”,与记忆中姜所深夜值班时茶杯蒸腾的热气渐渐重叠■■。我对学生说:“你们在案例分析作业里写的每句★◆■◆■★‘应建立联动机制’,在姚家派出所对应的是民警在147个社区群里秒回的信息◆◆★■★;每项★■‘建议加强普法宣传’◆■★,背后藏着的则是民警老耿调解时被茶渍浸透的《民法典》。”作训服左胸那道执法记录仪磨出的白痕,如今化作我教案里的特殊批注——它时刻提醒着我★■:警察教育的真谛,在于把接警台的灼热温度■◆★★■,传递到未来守护者的掌心。
姚家派出所接警台面积不大,但每天都在见证着群众的“大事”。在一次寒冬腊月的值班中,我留意观察了接警台熙熙攘攘的人群★■★■。他们冒着严寒来报警,诉说的都是自己天大的事。其中有求助寻找残障女儿的母亲,有被刷单诈骗的学生,有遗失手机的外地游客,还有醉酒后一路打到派出所来的吵架夫妻。每一件事都急得当事人坐立难安,每一件事都听得我愁容满面。然而,在我的身前,指导警官姜麒副所长扯着沙哑的嗓门★■■■★,安抚群众、解答疑问■◆■、安排警力,显得游刃有余。在派出所,姜所每天都在处理这样纷繁复杂的工作,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鸡毛蒜皮。下班穿便装的他是家庭的顶梁柱,穿上警服的那一刻又撑起了辖区的脊梁。在一个无警的夜晚,姜所跟我畅谈到深夜。他通过分享自己刻苦学习考上军校的经历,让我体会到了老一代奋斗者的青春锋芒★■★◆◆;通过讲述自己从警生涯中经历的惊险案子,让我感受到了公安工作的复杂考验;通过总结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让我领略了公安民事调解的语言魅力。在这位老身上■★◆◆,我听到了使命的召唤,我的未来事业蓝图也因为他的故事变得更加具象◆■★★。
一间小小的派出所★★★◆,是洞察社会的窗口◆◆■,更是守护平安的堡垒。在这里■■■,没有公安题材影视剧中跌宕起伏的剧情设计,有的只是群众电动车被盗的焦急、邻里漏水纠纷的琐碎、老人遭遇诈骗的无助——这些看似微小的警情,却是群众心头最真实的急难愁盼。作为新警◆★★,我逐渐懂得:调解纠纷时多一句暖心话■◆★◆★★,巡逻防控时多一次回头望■★■,反诈劝阻时多一分同理心,就是在这方寸之间书写为民服务的大文章。
在派出所每天都会经历形形的大小事。作为一名公安院校毕业生,我也做过无数道案例分析题,一张纸◆★◆★◆★,一支笔,针对一道题目能写出长篇大论。我们习惯了在安静的环境下按顺序解题★◆,而在实务工作中■■◆,作为◆★■“答题者”的我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一开始却乱了阵脚■■◆。在姚家派出所,面对日均60多的警情,感觉像是一道题还没解完就又来一道。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给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我心头产生了疑问。姚家派出所作为济南中央商务区的治安主力,面对“人口多、工地多、商区多、结构杂”的挑战,首创了“3453”模式,推动警务工作向源头治理转变◆■■◆★。通过“事前预防三机制”,将风险防控前置■■★;通过“110便民服务直通车★★■”,让群众“招手即停”,实现警情■◆◆★★“路边调解■◆◆”“随手救助”;通过用好★◆■■“警务名片”,主动打通警民沟通新渠道,为警情处理提供售后保障。从“3453★■★”模式到“警源治理■■■”★★◆★◆,从■★★■“便民直通车”到★■◆“驻所调解★★■★■”,这些实践不仅是基层警务的“济南样板”★★,更是新时代“枫桥经验”下的创新治理智慧。
凌晨三点的接警台★■◆,三样物件构成了我的实训坐标系■◆◆■:侯问室里,层层“包浆”的折叠床又挺过了一个大夜★■■◆■★;“一站式矛调会客厅”外,墙上那面◆■★“靠谱◆★”的锦旗目送着最后一对握手言和的商户;值班民警腰间的派警终端再次蜂鸣,第65次出警通知将夜宵的热气定格在凌晨……作为山东警察学院新入职的教师,在济南市公安局历下分局姚家派出所实训的三十个日夜中◆◆★,我逐渐破译了“历下分局第一所”的三个重要密码:机制创新、实战淬炼★◆、为民情怀。
姚家派出所一直扎根于群众之中。东近万象城■★★■■,北辖CBD,南靠博物馆■◆■,西接拆迁区,出派出所大门向东向西都是闹市,朝九晚五,人流浩浩荡荡。姚家所就伫立在人烟浩瀚的中央,在地理位置上就与群众紧贴在一起★★★■■◆。做好群众工作◆★★◆■■,体现在姚家派出所各项业务工作上。在姚家派出所★★■★◆,★◆■◆◆◆“人民公安为人民”不仅是口号,更是融入血脉的行动准则■★★■★。如开办★★■■“驻所调解★◆■◆◆”,由退休政法干部担任调解员,以“拉家常■◆”的方式化解邻里矛盾;成立全市首个“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室■■■◆★”,通过法治漫画、模拟法庭等生动形式,为青少年筑牢法治防线◆■◆★■■;深入“社区群聊◆★◆”,周广歆所长带头加入147个社区群,民警■■◆“潜水”倾听诉求,点对点解决问题,让★◆■“有事找警察◆◆■”成为群众的第一选择。派出所虽小,却充斥着百姓鸡毛蒜皮的日常,更有着执法者刚性以外浓浓的人情味。身上浓浓的为民情怀更是铸就了姚家派出所民警在辖区百姓心中的可靠形象,也在润物无声中搭建起警民心连心的桥梁。
实训结束临行前★◆◆,姜所将若干袖珍本《练兵微手册》塞进我的公文包:★★◆◆■★“带回课堂★■,比任何教案都鲜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